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12    次浏览
3月12日,刘云山在参加陕西团审议时强调,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风。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,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,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,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,在亲情中升华。(人民网3月13日)家是你温馨的小窝,避风避雨的港湾,幸福的摇篮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,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,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。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。无论贫富贵贱,逆境坦途,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,就与家发生着关系,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一个人听《回家》,你会强烈地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中亲人的牵挂,思乡之情从心底慢慢升越,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你赶回家,这便是它的神奇所在,也是家的神奇所在。“家”不仅仅是一个名词,它是一个国家、社会的组成细胞。“一心装满国, 一手撑起家,家是最小国 ,国是千万家, 在世界的国 ,在天地的家,有了强的国,才有富的家,国的家住在心里,家的国以和矗立”。家的幸福,家的温馨,好的家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家庭教育着手,从日常生活抓起,拓宽渠道、丰富载体,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,自觉培养和践行良好的家庭美道德行为。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。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周公旦诫儿、孔鲤过庭闻训、孟母三迁、岳母刺字等家教故事,贵后世影响深远;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讲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,每句话语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。一个家庭的家风要正,要注重以德立家、以德治家。爱德华家族为什么能英才辈出?那是因为第一代爱德华德高行洁,为他的后代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。他的道德光芒,长久地指引着后代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。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,他挺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壮烈行为和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爱国情怀,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,受其德恩泽被,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,代代都有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。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价值观上有很明显的差异。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,而中国人则以家庭为本位。家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据地。他给家庭成员带来了居家的温馨、祥和、安全、抚慰和支撑,也带来了保家的责任和使命,甚至还带来了兴家的动力和勇气。家不仅对每个成员有浓厚的亲和力和吸引力,而且还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。从古以来,中国就格外重视家规、家训等家族道德体系的建设。这种道德体系不仅有神圣的权威性,而且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。如:北宋司马光的《温公家范》,清朝朱柏庐的《治家格言》。这些家训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为家庭成员制定了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。积极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。在家里要端庄自己的言行,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。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,因为正面的,那会在家庭内交相辉映,而负面的呢,那就会发生交叉感染。司马光在《温公家范》中谆谆告诫,长辈们一定要“以德业遗子孙”。“以德立家”,重视家庭道德建设。许多保有优良家风的家族,都制定了有很强约束力的“家规”、“家训”、“家仪”等等。父母及长辈的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,塑造孩子的人格,是一种无言的教育、无字的典籍、无声的力量,是最基本、最直接、最经常的教育,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,孩子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性格特征、道德素养、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。可以说,有什么样的家风,就有什么样的孩子。构建团结、平等、和谐的家庭,和睦相处,互相关心,互相爱护,平等协商,彼此给予温暖、给予关怀,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。在新形势下,通过挖掘家风的优良和积极因素,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其中,使人们在家庭的温馨中、在父母长辈的耳提面命中接受熏陶感染,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,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宝库。